【追梦新院人】循梦而行 向阳而生:记2023届优秀毕业生白晓宁
来源: 学生记者团 作者:黄敏 张琳 彭锦程 编辑:刘璐 审核: 发表日期:2023-06-23 09:53:07 被阅读[]次



个人简介:白晓宁,我校财经政法系2019级法学专业学生,于2023年考取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。在校期间曾担任班长、班主任助理、经济视野协会副会长。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,并多次获得优秀团干、三好学生、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等荣誉称号,先后获得英语四六级、教师资格证和职场英语等国家级证书,踊跃参加多项青年志愿活动。


不忘初心 热爱如新

白晓宁选择考研这条路,离不开他对法律专业的浓厚兴趣。他表示“想通过读研进一步在法律专业深耕,也想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更上一层楼,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”。正所谓“人生在勤,不索何求”。他明白唯有勤奋,才能更好地精进自己。备考期间,白晓宁常常7点钟起床洗漱,开始一天的备考计划。他会在上课的路上听新闻联播和时事政治,在排队打饭、做核酸的时候背单词,在睡觉前做一道案例分析题,他说“有时间吃饭睡觉就有时间学习,我从来没有觉得时间短就不去珍惜,一天的时间正是分分秒秒组成的。”

背书的时候,白晓宁会带上耳塞,将手机放在一边或交给朋友保管。因此去吃饭的时候,经常忘带自己的手机。白晓宁还喜欢在图书馆里学习,因为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浓厚,看到大家都在努力,他觉得有这么多的人陪着一起,就不会感到孤独。

从开始准备到考试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里,他做足了充分的设想,以至于这一路走下来从没有想过放弃。他认为考研的动机没有对错之分,最重要的是考研的想法带来的执念到底有多深,它是否足以支撑自己走完考研全程。

脚踏实地 久久为功

考研是一段沉默的时光,其路上充满着艰辛与坎坷。考研准备过程中,劳累和焦虑时常作伴,作为考研人的白晓宁,也有在自己坚持不下去、情绪失控的时候,他开始质疑自己、否定自己,觉得考研之路遥不可及。但他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。他认为“只要制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,无论结果如何,就算累也会有所收获”。在焦虑的时候,他会把它当作一种动力,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,忙起来会让他没有时间想那么多,只要在做就是不错的开始。状态不好时,他会通过听音乐、跑步等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,在短暂休整后获得更充沛的精力。

提起备考期间的难忘经历,他很感激他的班主任——黄思嘉老师,在他压力大的时候安慰并鼓励他。当其他人不看好白晓宁甚至笑话他考不上研的时候,是黄老师在背后一直为他加油打气、从始至终地支持他。可以说,黄思嘉老师是他考研路上的指明灯。正是因为黄老师的陪伴和指导,让他在考研的路上不再感到孤独,也正是因为白晓宁的坚持和他平时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,让他在研究生的考试中脱颖而出,成功上岸,迈入心仪的院校。

追求目标的过程确实会有难堪的时刻,而当目标达成后,再回望时便觉得没有多大关系了,因为那些时刻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、在达成目标的喜悦中,已经慢慢消逝。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已为后来的成功埋下伏笔,而当回头再看时,已成了生命中的闪耀点。

苦尽甘来 未来可期

谈到自己的考研之路时,白晓宁也向我们透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,备考时他总是在夜晚焦虑,有一瞬间,他似乎失去了目标,心中不断质疑自己,就像稚嫩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,思绪万千,道不尽、说不明。没上岸之前他以为考上后自己会欣喜若狂,但是走出复试考场,到录取结果出来,他的心里都很平静,觉得这一路走来像一场有些虚幻的梦。“这样长的阶段,或许就像是‘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’的感觉吧。”

往日的狼狈、不懈的坚持与甘之如饴的付出,才得到了今天的回报。那一纸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承载着无尽的汗水与泪水,更承载他对自我的肯定、对父母的回答和对恩师的感激。

在采访的最后,白晓宁留下了自己对学妹学弟们想说的话:“考研的时光,日子看似三点一线,毫无生趣,但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往前迈进,这是一个扎根的过程。在这平淡的日子里,希望我们都能放下私心杂念,享受这段自我追逐,超越自己的过程。除此之外,考研最重要的还是专心,不要让外界的信息扰乱自己,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立即行动,而不是被迫内卷。放下手机,自己把心沉下去,不用过于追求结果,当你享受过程的时候,结果最后就会反过来拥抱你。遥不可及的对岸,总是捉弄你,让你在抵达成功彼岸之前先尝过遗憾。只要你想改变,什么时候都不晚。”

卓尔不群的背后,都是无比寂寞的努力。其实不只是考研,已经说千百遍的话回过头来想想还是很有道理,想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。愿我校所有的考研人都能“守得云开见月明”,成功上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