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的日子里诗意栖居
——记“湖北高校第九届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”
一等奖获得者许汉青老师
《守护》
人物简介:许汉青,男,汉族。我校语言文学系专任教师。水粉画作品《守护》,获得湖北第九届高校美术与设计大展一等奖。
有人说艺术是一个大舞台,是远不可及的类别,但在许汉青看来,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,在生活中,在低头间,也能看到艺术。
细心格致 积微成著
没有一份作品的产生是偶然的,所以在很多次路过烈士陵园,在看见里面带有强烈的仪式感的场景和雕像,许汉青有了创作的灵感;朋友圈里被分享的一张风景照,正是这幅作品的色调的来源;一次次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积累跃上画纸,成为一幅水粉画《守护》。
不管在授课时还是在生活中,许汉青都会保持专业角度的观看和观察习惯,因而积累了大量视觉素材,这也正是对他的创作来说真正有益的地方。在生活中积累的不只是素材,还有他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思考。在问及作品想表达的内容时,许汉青表示《守护》不是纯粹的“伟光正”的赞歌,“我觉得革命题材里面的浪漫主义美学是容易被忽视的,这一点对于文艺作品恰恰是最有价值的,所以我真正想呈现的更多是理想主义的崇高感,凝固的时间感。另一方面,被实用主义,功利主义淹没的当下,先辈们体现出的热血,理想,浪漫,激情的美学显得极为稀缺,这更加让人肃然起敬,也让人感慨,这种很宏大的美学很吸引人。我想把它表现出来。”
淡泊明志 诗意栖居
每个硬币都有两面,获奖之外的另一种结果就是落选,对于许汉青来说他更习惯预设坏的结果,生活如此艰难没必要给自己徒添烦恼。在采访过程中许汉青告诉我们,投稿不是刻意的行为,获奖也并非是意料之中的结果,创作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将它送上了“舞台”,那么这一阶段的使命已经圆满结束了。
获奖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,但生活一直在继续,许汉青从不在创作上给自己太多的压力,这次获奖也不会成为他之后的创作的压力,更多的是对他某种程度上的肯定,让他在创作上拥有更多的热情。一等奖可以说是一次成功,但许汉青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,他表示这次获奖除了缓解了他在评价关系中的压力之外,并没有对他的生活造成过多的影响,他依旧是一位人民教师,依旧会在闲暇之际创作更多令自己满意的作品。
如果要问艺术是什么,答案可以是一张随手拍、一次随心的涂鸦、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可以是艺术。许汉青说,艺术更像是常庸生活的另一个出口,是高度标准化社会准则的另一种可能,是一种惯性中的提醒甚至是纠正,帮助他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社会。
生而热忱 终也欢洽
拖延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,许汉青也不例外。但他告诉我们,他并不会刻意去扫除这颗最大的绊脚石,因为艺术本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,创作的过程就是一次探索,这段过程中产生的惊喜是纯粹的、迷人的,是让他享受的。创作并不是计划性的,不用刻意去协调它与工作之间的关系,相比工作化的创作,许汉青更青睐每一次偶然的相遇。
在采访中,许汉青感慨:“这次获奖最大的收获,就是获奖本身作为正向反馈可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创作更有热情。”因为拖延和工作,许汉青的作品产量不高,但这并不是负担,而是让他一直保持热情,在时间的沉淀里绘画、打磨出一幅满意的作品。保持热情无论在何时都极为重要,除了创作,在教学上许汉青也是如此。面对教师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,甚至可以用枯燥乏味来形容的工作,许汉青会用百分之一百的热情认真备课认真教学,竭尽所能去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,就算结果不如意也会为自己的热忱而开心。
揆诸当下,生活的快节奏已经深深影响了当代的我们,急功好进、因为焦虑而陷入精神内耗……但许汉青用自身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他告诉我们“注重过程,保持热情”,不只是创作和工作,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这样。
在采访的最后,许汉青寄语各位同学,要开心地生活,要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勇气。在浮躁的世界里自我沉淀,满怀热忱,一步一个脚印创造自己的世界,愿所有人都能脚踏实地,保持对生活的热爱,奔赴每一场山海。